空间天气学委员会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日益频繁的空间活动本身,还是对卫星依赖性越来越高的高技术系统,以及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体系,都对空间天气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这一形势下,迫切需要展开空间天气学的研究和应用,因而空间天气学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面临紧迫战略需求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研究领域。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多个空间天气计划的相继制定、组织与实施表明,空间天气学也是当前国际科技活动热点之一,是当代可望取得重大原创性新成就的重大前沿领域。由于日益增长的社会和国防需求,国家批准中国气象局于2002年成立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开始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运行。在此背景下,中国气象学会于2003年成立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学委员会。为适应空间天气业务的发展,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决定成立专门的空间天气学委员会。

中国气象学会于2007年11月成立空间天气学委员会,本学科委员会由国内空间天气学界的多位知名专家组成,挂靠在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学委员会的基本宗旨是:围绕中国气象事业在空间天气领域的战略任务,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全面贯彻“三个气象”理念,促进我国空间天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学术讨论会和国内外科技交流等活动,了解空间天气学理论与应用的国际发展态势,交流空间天气学科研与应用的新进展,团结和动员广大空间科学技术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空间天气事业做贡献。

在中国气象学会中成立空间天气学委员会,是气象事业发展和空间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将把工作重点放在科研成果向业务能力、服务能力的转化之上,尤其要利用气象行业已有的力量,虚心借鉴气象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委员之间的精诚团结与合作,以及与其他兄弟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积极调动广大空间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培养带动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扩大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推动我国空间天气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业务服务的发展。空间天气学委员会的工作将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发展,更积极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委员会在成立的一年中,除参与中国气象学会的全国会议外,主要是结合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的相关项目,组织国内相关研究力量着力进行空间天气研究成果向空间天气业务的转化,在业务应急系统设计与构建、自主观测资料的充分应用、成熟预报模式的集成等方面开始了很好的工作。同时,还组织相关具有预报能力的单位就第24太阳活动周的预报等问题进行联合会商。

由于空间天气业务是一个新兴事物,许多问题还处在探讨之中,因此空间天气委员会就更加应该做好工作,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牵引空间天气学的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 组织同行专家从学术角度归纳出空间天气业务需求;

2) 组织同行专家针对业务需求凝练出科学问题;

3) 组织同行专家想业务部门宣传介绍最新研究成果;

4) 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就上述科学问题和研究成果制定研究、开发与转化计划;

5) 推进科研与业务成果的实际应用;

6) 协调相关部门组织业务部门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总之,中国气象学会空间天气委员会在中国气象学会的指导下,集中委员会委员及同行专家的智慧,努力发挥好空间天气研究和空间天气应用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推进研究成果向业务能力的转化。